UVLED作为集热电光特性于一体的半导体元器件,其在研发制造以及应用端的设计过程中,必须充分考量相关特性对功能与寿命的作用。下面借助一个案例深入探究其特性。
某系统厂家在电流700mA且采用水冷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,出现了灯珠变色的不良现象。乍一看,似乎是散热问题导致芯片表面变黄,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。
观察发现,两组模组所使用的芯片外观存在差异,虽均来自同一制造商,但有过改进。芯片工艺的变革会引发光电特性改变,将不同工艺的芯片置于同一系统进行产品设计,可能造成光电参数不匹配,进而致使产品热性能失衡。例如,灯珠 1 电压为 12.82V,灯珠 2 电压为 13.31V,按照 0.4V 间距标准分档,此电压范围过宽,不宜一起使用。从辐射效率来看,灯珠 2 小于灯珠 1,意味着灯珠 2 有更多电能转化为热能。
该封装工艺是在芯片表面涂覆硅胶后加盖玻璃透镜,这是可见光LED的生产工艺。玻璃透镜采用胶粘方式,气密性较差,为保护芯片、金线及腔体,在芯片表面涂覆硅胶。那么究竟是胶体还是芯片变色呢?去除芯片表面胶体后,发现芯片无发黄现象,确定发黄物质为胶体本身。
对于胶体黄化,起初会怀疑散热问题,因为热传导不畅经长时间可能引发此现象,这在大功率白光封装中较为常见。对焊接层在 X-Ray 设备下进行空洞率测试,结果显示两块模组中不良品集中于一块模组,若仅是散热不佳,不应仅一块板出现问题。从测试可知焊接空洞率在15%以内,焊锡工艺良好,并非芯片热传导问题。进一步分析灯珠散热能力,发现灯珠 1 和灯珠 2 热阻均小于 2K/W,导热能力较好且相当,说明胶体变色并非芯片工艺差异导致。
再看胶水特性,功率型封装常用有机硅胶,分为甲基硅胶和苯基硅胶。甲基硅胶透湿透氧率为 20000 – 30000cm³/(m²×24H×atm),苯基硅胶为 300 – 3000cm³/(m²×24H×atm)。有机硅胶气密性差,外界有害物质易入侵导致器件失效。研究表明,有机材料受 UV 光照射会发生光降解(有氧环境下光氧化),出现老化黄化甚至开裂,深紫外波段更严重。所以胶体黄化是胶水气密性差,空气和水气入侵,在UV光作用下所致。不同工艺芯片光电参数不同,影响胶体热环境,黄化时间有别,但这种有机UVLED封装使用一段时间后胶体黄化不可避免。那么如何预防此类问题呢?可从优化胶水选择,提高胶水气密性;精准匹配芯片工艺,避免光电参数冲突;改进封装工艺,增强整体防护性等方面着手,从而延长UVLED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并保障其功能稳定。